2014年八月度,我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来到一中。从雅安到江油,400公里的距离,为了念好的高中。报到的时候我有我有点惶恐,但我又告诉自己:既来之,则安之。
孤独感在开始军训那天悄然而生。当晚,我僵硬而麻木地躺在床上,毫无睡意,只是不停地想:我现在离家有多远?我什么时候能回去?爸妈现在在做什么?他们会挂念我吗?我能撑多久?我来这里是正确的吗?……我好难受,我想回家——我这么想着,手臂忽然触碰到冰冷的墙壁。我更睡不着了。几天后,班主
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顺利。一次月考,我的数学没及格,这令我愁苦不堪。想家的失落与学习的挫折折磨着我,某些坏情绪悄然积聚。也就是这时,教数学的
我不能再消沉下去了!自我束缚无异于自我毁灭。当我意识到这一点时,已经期末了。理所当然地,我的期末成绩并不理想。“我这么浑浑噩噩地混过这几个月,是为了干什么?”我质问自己,“我过得这么累,只是为了让父母担心,让自己郁闷,让生活无趣吗?”寒假里,晒着老家的太阳,想着:我有那么多朋友都到别处读书了,为什么人家可以,我就不可以呢?我是累,但这是自己选的……什么都不做,比做错事更可怕。如初中的我那般,只顾向前即可。
经过一个寒假的思索,我学着改变一些小细节。课业压力越来越大,我放弃了“学不下去”的观念,抱着“尽力而为”的态度去学,考试成绩不尽人意,我抛开了“我真没用”的自责,只是淡淡地说一句“下次努力”,顺便把错题移到了纠错本上;同学的父母在身边照顾他们,我无视了独自生活的不便,搬着一堆生活用品默念“I’m strong”……一切似乎开始发生潜移默化的改变,后来竟然连成绩也上去了!我有些惊喜,看来“尽力而为”的想法是很有效的。
那个期末,我取得了高中以来的最好成绩。看来真的有“否极泰来”之说。我默默地想。那时候,似乎所有的孤独失落都是一场幼稚的梦。
现在,我选择了对自己而言挑战性极大的理科。喜欢的事情,想做的事情,只要是对的,那就去拼吧!现在,整个班级都散发着精英之气,压得人有点喘不过气,但也让我充满动力。因为经历过心理低谷的迷茫,所以我绝不会重蹈覆辙。毕竟,那样看不好的一面,只顾自怨自艾的日子,谈不上“生活”;那样忽视周围人的帮助,忘记了感激的淡漠,是一种愚昧。
如同余秋雨的《沙原隐泉》里描写的一样,埋头走吧,埋头走吧,哪怕步子很小,迈步很艰难,我也会走下去。
万一下次睁眼就会看到那清澈的月牙泉呢,万一呢。
高2014级11班 白萱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