学生公寓管理中的文化渗透探微
四川省江油市第一中学 郑继成 621700
【摘要】学生公寓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,是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方面。创造性地推进学生公寓管理体制改革,注重在生活中引领未成年人健康快乐成长,离不开校园文化的参与。现代学生公寓的管理离不开硬件的投入,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渗透。多年的学生公寓管理实践发现,尊重文化、励志文化、制度文化与休闲文化的融合,可为现代学校公寓管理提供文化渗透的借鉴,可让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学生的心灵家园,可促进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持续健康开展。
关键词:文化渗透 反馈机制 泛制度化 精神抚慰
学生公寓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,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。在“以人为本”的管理理念深入人心的今天,如何创造性地推进学生公寓管理体制的改革,为学生公寓管理融入丰富的人文精神,有效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,是学校管理与发展中应该思考的问题。
学校公寓管理的方式是灵活多样的,作为校园文化中的重要载体,在学生公寓管理中进行必要的文化渗透,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温馨舒适、文雅别致的宜居环境,也可成为班级授课制下德育工作的重要补充,为学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开辟新的途径。
一、以尊重为核心,构建方便舒适、温馨和谐的公寓氛围,形成“尊重文化”。
叔本华说:“要尊重每一个人,不论他是何等的卑微与可笑。要记住活在每个人身上的是和你我相同的性灵。”①
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得到他人的尊重,只有尊重他人的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,学生公寓管理中也应该树立必要的尊重意识。现代管理学认为,管理的魅力在于“先理后管,理而代管”,学校的管理应该从尊重学生的基本学习、生活需要开始。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,尊重学生的心理特征……,而学生公寓作为学生在校活动期间的重要场所,理应在平时的管理中充分融入尊重文化。
(一)学校为学生提供生活用品、公共设施等应尽可能充分体现人性化尊重。公寓管理中的尊重意识应该在管理的细节之中得以体现。洗漱台的高度、床位间的距离、储物柜的形式、水龙头的位置、通风、消防设备的安放等,都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实用情况,符合大多数学生的生活需要。对于学生来说,公共设施使用起来是否方便,能否满足学生生活的需要,将直接决定学生对公寓管理的尊重程度。只有将管理中的尊重意识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,学生才会心悦诚服地尊重学校的管理,学校管理的活力才能进一步形成,管理的效率才能得以提升。
(二)管理者要建立学生公寓管理意见反馈机制,畅通意见交流的途径,尊重学生的献言权。再合理的设施只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共性化需求;学生个体的差异性,公寓管理的时效性,及突发事件的临时性,决定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是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。尤其是部分身体、心理上有一定特殊需求的学生,常常为管理所忽视。管理者理应适时建立或完善意见交流反馈机制,或设置意见箱,或公布电话号码,或建立定期信息交流平台,深入了解学生公寓管理中的真实情况,倾听学生的心声。对于其中的典型化、突发性的问题,应及时研究解决;对于暂时不能解决的问题,要通过一定方式向学生进行说明,尊重学生的建议献言权是民主思想的重要体现,也是满足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多方需要的基础。
(三)尊重是一种意识形态,更是一种行为文化,在平时的管理工作中应该努力贯彻之。尊重意识不能仅仅停留在规章制度上,更应该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和习惯。管理人员要尊重学生,也应该相互尊重,更要身体力行将尊重意识化为生活中的点滴行动。检查清洁时温和地指出不足,处理违纪事件时不急躁不动粗,这都是以尊重为基础的行为文化。管理人员不为了个人利益而产生矛盾,相互指责,从而出现不尊重学生,或不尊重对方,甚至不尊重管理的情况,都不是尊重文化的内容。《礼记》有云:“君子贵人而贱己,先人而后己”②,真正的尊重文化应该是流动的行为文化,用事实说话、用行动来感染、影响从而改变对方,是尊重对我们的更高要求。
二、以励志为着力点,构建雅致宜居、乐观向上的公寓文化氛围,形成“励志文化”。
(一)励志文化的选择要以传统文化为核心,以本土文化为基础,弘扬校园文化正能量。无论是楼道的“温馨提示”,还是走廊边的书法作品;无论是寝室内的个性装饰,还是门厅旁的主题壁画,都应该坚持以传统文化为基础,以励志文化为核心的渗透原则。充分发挥文化的引领功效,在展示学生个性文化的同时,弘扬校园文化的正能量,促进学生为心中的理想不懈奋斗,促进未成年人思想走向成熟,健康快乐成长。
(二)励志文化重“精”而忌“多”,重“雅”而拒“俗”。恰到好处的文化布置,可成为公寓生活环境的点缀;但公寓文化毕竟不同于教室文化,过于强调其育人功能,其效果可能适得其反。学生公寓中的励志文化建设,倡导“精心设计,重在点染”,让学生在相对宽松的生活环境中,接受励志文化的点滴熏陶,让文化的魅力真正渗透到学生的心灵。
(三)励志文化作品的产生要坚持“从学生中来,到学生中去”的原则。公寓走廊、楼道、门厅等的励志文化作品应在学生中征集、筛选,将符合励志意愿的作品挑选出来,精心布置,突出主题。学生寝室的文化建设应追求尊重学生个性,体现寝室绝大多数成员的意愿,磨砺心志,助力成长。弘扬以学生为主体的励志文化,往往更容易拉近与学生间的距离,成为公寓文化建设中的亮色之笔。
(四)励志文化既是显性的文化作品,更是平时公寓管理中点滴渗透的关怀行为。与显性文化作品中的激励功能有别之处在于,管理员的点滴关怀行动更容易深入学生心灵,成为学生成长中永恒的记忆。在平时的公寓管理中,管理者应重视对学生进行以激励为主的“励志精神”建构;在对管理员的培训中,强化对学生的“精神抚慰”和“及时鼓励”。节假日深入学生公寓与留校学生交流沟通,传递人文关怀;生活中,对学生予以必要的鼓励和帮助。有时候,一个真诚的微笑、一句温馨的问候,都可以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,成为学生心灵深处至美的风景,帮助未成年人建构美的人生理想。
三、以规范的制度建设为前提,构建安全有序、科学合理的学生公寓环境,形成“制度文化”。
(一)常规制度力求精细、合理、可操作。对于学生公寓而言,清洁扫除、就寝纪律、活动秩序、安全防控等制度必须建立起来,进而达到规范学生言行,塑造学生品行的目的。规则在理不在繁,制度在精不在多,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既要精细化,更要符合管理实践,具有可操作性。因此在制度实施之前,要广泛征集各方意见,反复论证,化繁为简,力求合理。在制度正式实施的过程中,也应该反复修订完善,最大限度发挥常规制度的约束效能。
(二)制度的执行必须严肃认真。制度一经实施,就具有权威的约束力,管理人员要带头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公平性,全体师生都应自觉遵守、严格执行。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在公平公正的前提下,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实效。管理者应该在平时的工作中,努力营造公正规范的制度环境,尽最大可能发挥制度建设的优势,确保学生言行活动的规范,塑造未成年人的人格与品行。
(三)与时俱进地推动“泛制度化”改革,逐步实现将“有形的制度”变为“无形的制度”,深入学生心灵。所谓“泛制度化”是指制度建设不能仅仅停留在有形的规章制度层面,要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努力形成规则意识,进而为法律意识、道德意识的形成奠定基础。有魅力的教育势必要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,真正的制度建设应达到“规则泛化,意识行动”的目的。能够让更多的学生在公寓楼道中走过时,“不经意”地拾起一片纸屑,“无意识”地规范自己的言行……这才是制度建设、校园文明建设的最终成果。
四、以休闲活动为补充,创造宽松愉悦、适度休闲的生活氛围,形成“休闲文化”。
(一)倡导以寝室为单位,开展棋类比赛、手工制作等兴趣沙龙活动。学生的生活是紧张而忙碌的,如何在有限的寝室活动时间内,营造适度休闲的文化氛围,是公寓管理过程中应深入思考的问题。其实,适当开展周末棋类比赛、手工小制作等活动,不仅可以缓解平时学习的压力,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,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。有条件的学校,还可以利用好生活老师的资源,开发第二课堂,形成学生学习阶段的实用选修课,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。我校女生公寓部分学生离家较远,她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
(二)根据实际情况,在公寓楼层开辟“书报苑”,丰富学生的休闲生活。只要建立起了合理的管理制度,科学的管理机构,“书报苑”的开辟完全是可行的。书报的来源可采用学生捐赠和学校统购相结合的方式,书报的管理可利用好各年级学生干部,再加上各楼层生活老师,“书报苑”可以成为丰富学生休闲生活的重要场所,为相对单调的公寓生活增添无尽的乐趣,促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的形成。
(三)适时开设“周末影院”,丰富住校生的周末生活。学生公寓管理要与时俱进,不断创新工作形式。传统意义上的将学生“堵”在学生公寓中的管理是低效的,学校可尝试开设“周末影院”,满足学生忙碌一周之后休闲需要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将休闲文化融入学生公寓管理,既丰富了周末生活,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,可谓一石二鸟。
总之,学生公寓管理是学校管理中的重要环节,如何在管理工作中有效融入文化因子,用文化渗透的魅力提升学校公寓管理的实力,从而引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向纵深方向推进,是我们永无止境的研究课题。作为学生公寓的基层管理人员,应该根据变化发展的形势,针对未成年人的性格特点,科学探索更有效的管理和引领途径,不断推进管理改革,优化管理效能,让学生公寓真正成为学生的家园,成为影响未成年人思想健康成长的人生驿站。
201605
参考文献:
① 《西方哲学简史》 赵敦华著,北京大学出版社,2012.7
② 《尚书.礼记》合辑,吉林出版社,2013.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