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孙子兵法》谋略在学困生上的运用
江油一中高2012级 程贤骏
年少时受父亲的影响看了不少历史剧,剧中那些英姿飒爽的大将军在我脑中挥之不去,逐渐生根。为了能够像这些将军一样骁勇善战,缠着父亲为我买下了《孙子兵法》。年少无知的我将这本书翻了不下五十遍,妄图从中获得更多作战良技。长大后方才如梦初醒,年少这一梦想其实是多么遥不可及,大学毕业后从事的工作-----教师,也与“武”丝毫不沾边。从事教师这份工作已经过去两个年头,对《孙子兵法》的熟读却也在我的工作中派上了用场。教师与学生之间实际上也可以说是一场“战争”,教师要想“征服”学生,也是需要一定战术的。巧用《孙子兵法》的谋略,在班级管理尤为突出,能使教师在这场“战争”中大获全胜,。而我主要谈谈我是如何将《孙子兵法》其中一些谋略运用在学困生上,使之得到改变的。
第一、知己知彼
在《谋攻篇》中,《兵法》谈到:“知彼知己,百战不殆;不知彼而知己,一胜一负;不知彼不知己,每战必败。”这句话大意是:了解敌方也了解自己,每一次战斗都不会有危险;不了解对方但了解自己,胜负的机率各半;既不了解对方又不了解自己,每战必败。其实这是一句老生常谈的话了,但是如何做到“知”,这里面其实讲究不少。
在学困生问题上,如何做到广泛、深入、细致、全面了解学困生,首先要知道造成学困生出现的原因是什么。除了学生个体的差异之外,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。在环境因素上,不能仅仅局限于班级或学校范围,而且还要深入到家庭及社会范围内。而对于学困生个体,不仅要了解他们的缺点和短处,而且更要了解他们的优点和长处。
在我执教高一年级的时候,班上就有一名学困生小明。小明生性内向,不爱和人说话,学习成绩也不理想,我几次和他交流都没有太大收获,而其他同学更是对他知之甚少。但是在对小明的家庭进行走访后,我有了答案。小明生在农村,他的家庭比较复杂,也比较不幸。小明的奶奶很早便离世给他的姥爷带来了巨大的打击,加之劳累贫困,小明姥爷的脾气也就越发暴躁。小明的母亲过早地就承担起照顾家庭的重任,父亲的暴躁使得她从小就压抑,长期以往,性情也处于不良状态。成年后找了一个上门女婿,但小明姥爷对这个女婿丝毫没有收敛,动辄就骂几句。小明的母亲因不能平息家庭矛盾而备受煎熬。在小明降生之后,这个家依旧贫困,争吵不断,甚至小明被视为累赘。小明在这个环境中慢慢成长,他很顽皮,这就不时成为了大人的出气筒。小明的父亲因为实在忍受不了而离家出走,留下了小明和他的母亲。这之后,小明不仅会无端被家人骂,还会被同龄的孩子讥笑。小明有父母,却得不到关爱,有家,却得不到温暖,心理产生了缺失。变成学困生的原因可见一斑。
二、攻心为上
《兵法》云:“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,攻城之法,为不得已。故善用兵者,屈人之兵而非战也,拔人之城而非攻也。”大意是说:用兵的上策是破坏敌人的计谋,其次是瓦解敌人的外交,再次是使用武力进攻敌人,最下策是攻人之城,攻城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办法。所以善用兵者,不通过打仗就使敌人屈服,不通过攻城就使敌城投降。在学困生的教育上,如何攻心,必须要运用好科学的方法,才能使其从内心深处触动从而获得改变。
通过观察我发现,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小明,从小没有得到过家里人对他的赞赏与表扬,被外界的关注几乎都是因为他残缺的家庭。发现这一点后,我就特别留意小明身上的闪光点。因此,有一次无意看到小明随手捡起别人扔的垃圾到垃圾桶,以及发现他某一次的作业卷面特别工整后,我在课堂上当众表扬了小明。有时课间的时候会走到他的座位旁边与他进行交流。多和他沟通,多关心他的生活。通过这种方式,让他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特别关爱。
三、善于等待
“归师勿遏,围师必阙,穷寇勿迫。”这句话是说正在撤退会国的敌人不要去阻拦,包围敌人要留有缺口,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去逼迫他。学生在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犯错,所以对于那些屡次犯错的学生要学会等待,尤其是学困生。
最初我对小明的关注并未让他很快就改变,但我并不急于求成,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,用宽容的态度对待他。在一次班会上,他讲出了自己的理想——成为一名顶级的设计师。我抓住这一点,在他将要犯错时以此来提醒他。在一次次的鼓励中,他感觉到了我的真诚,也渐渐对我敞开心扉,同时性格在变得开朗起来,在学习成绩上也逐渐有了起色,在半期考试他甚至达到了B优。他的成绩也让我觉得这一年的鼓励和等待是值得的。
孙子有云:“多算胜,少算不胜,况无算乎。”《孙子兵法》全书十三篇策论可谓字字珠玑,攻守战策无所不包,道理深入浅出、相互印证、互为因果。用在战场上能够战胜敌人,用在学困生上,甚至在班级管理中能“打败”学生。可以这么说,将《孙子兵法》应用的得心应手的班主任,他的班级管理水平也就炉火纯青了。